国家发展信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日动态

不要慌!够吃!但要注意这点

时间:2021-11-04人气: 作者: 编辑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3日介绍秋粮收购和保供稳市有关情况时说,从粮食生产、储备、库存、贸易等情况分析,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完全有保障。今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产量将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给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已有五个南方稻谷主产省启动托市收购,从一个侧面说明稻谷供求宽松。截至目前,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中晚籼稻300亿斤左右,其中最低收购价收购1.4亿斤。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张楠 摄

从库存看,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占总库存比例超过70%。以小麦为例,在连年丰收形势下,库存持续增加,目前可满足1年半消费需求,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中央储备规模稳中有增、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同时,地方储备规模增加,口粮比例保持较高水平,米面等成品粮储备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商品库存增加较多,小麦和稻谷商品库存同比都增加50%以上,有效增强了企业防范风险能力。


秦玉云说,我国粮食供应保障能力也不断强化,坚持常年常时在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公开投放政策性粮食,适时完善交易规则,今年累计销售成交3400万吨,有效保障了市场供应。我国粮油加工能力很强,每天可以加工稻谷150万吨、小麦80万吨,如果按每人每天吃一斤粮测算,一天加工出来的米面都够全国人民吃2天。此外,我国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粮食应急加工企业达到5500多家,36个大中城市及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库存保障能力都在20天以上。


增产莫忘节粮减损

节约粮食,“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今年粮食增产已成定局,但增产不能忘节约,要像抓粮食增产一样抓好粮食节约。中办、国办日前联合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求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全链条各个环节共同发力推进节粮减损。这将有助于推动粮食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变革,形成节粮减损的社会风尚。


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粮情下,节约粮食是保障14亿人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我国粮食损失浪费惊人,供给端存在粮食资源配置效率偏低问题,消费端存在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舌尖上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我国每年仅在收获、运输、储存、加工过程中损失浪费的粮食超过6%。节约粮食有助于缓解粮食供给压力,节约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从供给端看,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会造成大量损失浪费。要充分运用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装备,为粮食节约提供“硬支撑”。进一步推动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从粗放式生产方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促进各个环节顺畅对接,提高粮食资源配置效率,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例如,在生产环节,采用机收减损。今年“三夏”期间小麦机收减损约25亿斤,平均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在储存环节,广泛应用绿色储粮新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超98%,损耗率低于1%;在运输环节,推动粮食由包粮运输向散储、散运、散装、散卸“四散化”运输转型,实现粮食运输现代化,减少运输途中损失;在加工环节,从过度加工向适度加工转化,不再过分追求“精细白”,提高粮油加工转化率,强化饲料粮减量替代,提高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从消费端看,消费是粮食全产业链的终端环节,消费者的消费方式、膳食结构、食物包装的选择,都可能会影响粮食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粮食体系的转型。比如,随着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粮食品质消费、绿色消费成为热点,消费环境变化倒逼粮食生产绿色发展,重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增加优质粮食供给。因此,减少粮食损失浪费,要从娃娃抓起,从每一个消费者做起。消费不能浪费,有效增强14亿消费者节约粮食的意识,能汇聚成粮食节约的磅礴力量。


节约粮食,重在行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系统治理、长效治理,政府主导、行业引导、公众参与,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刚性制度约束,推动粮食节约取得实效。要将节粮减损工作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坚持党政同责,各牵头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提出年度节粮减损目标任务和落实措施,尽可能准确掌握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损失浪费的规模、原因,建立节粮减损制度体系、标准体系、评估机制和监测体系,健全常态长效治理机制。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我们总是习惯从道德层面呼唤节约粮食,这很重要,但仍需要加强规则制约。推动粮食节约,既要弘扬俭以养德,又要依法管粮节粮,围绕全链条减损强化立法修规,全方位构建粮食节约的法律基础,有效遏制食品浪费问题,让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不要慌!够吃!但要注意这点(图1)

来源:综合新华社、经济日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