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信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权威解读

国经中心专家论点 | 张晓强:以全方位创新推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12-30人气: 作者: 编辑部

文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张晓强

来源:《国家发展研究》杂志 11月刊

国经中心专家论点 | 张晓强:以全方位创新推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图1)

本文为张晓强先生接受《国家发展研究》杂志约稿内容,经本人授权发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在充分肯定“十三五”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同时,也明确指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要求在“十四五”时期“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建议》第三部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并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意义重大。


01

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国经中心专家论点 | 张晓强:以全方位创新推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图2)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月11日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2019年我国GDP已经接近100万亿元,占世界的16.6%,但人均GDP仅为1万美元,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1/5左右,但我国已消费了世界能源的24%,铁矿砂及铜等的60%以上。今年1-9月我国生产粗钢达7.8亿吨,同比又增长4.5%。2004至2019年,我国粗钢产量从2.83亿吨增至9.96亿吨,年均增长6.3%。若我国今后十五年粗钢生产年均增长3%,到2035年将达24.8亿吨,而2019年全世界产量才18.7亿吨。如果还按照过去那种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的增长方式,资源环境约束将日益紧张,在全球范围内也没有这样大量的资源为中国所用。


国经中心专家论点 | 张晓强:以全方位创新推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图3)

辽源市东丰县 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及电站


我国劳动力绝对数已从峰值下降,人口总数在今后十年左右也将达到峰值,老龄人口比重逐步上升,靠劳动力绝对数量增加来支持增长无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月22日联大发言首次提出,中国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国际社会给予高度评价,要实现这一目标十分不易。


据有关机构研究,这需要205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70%,而目前这一比例为15.3%。为此,除了需要过百万亿元的巨额投资,更需要清洁能源装备技术的重大进步。这种状况说明,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更充分地发挥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靠人才素质的提升和劳动生产率的稳步提升,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


我国经济、产业和科学技术发展已达到新的水平,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以引进先进适用技术为重要方式,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发展的途径已难以为继。这几年大家都看到,我国的高技术产业等,已经从过去的“跟跑”主导,逐步转变为部分领域“跟跑”,部分领域“并跑”和少数领域“领跑”的格局。


例如,中国的5G、高铁已经居世界先进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跑在中国前面的“运动员”已经没有了。“并跑”的一大批领域,要想保持优势,实现产业及经济体系的优化升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空间比以前大大减少。北斗卫星、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并跑”类的领域,大体是属于这种状况。为此,只能靠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农业种业现代化,核电、水电及风光发电等新能源发展,水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到先进工程机械和工业母机,都必须主要依靠我们自身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来解决国家发展的急迫需求和长远需求。


02

创新是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战略性举措

国经中心专家论点 | 张晓强:以全方位创新推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图2)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守主义和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加,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美国政府对我国5G的打压,对高水平集成电路进口的限制,将一批中国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等列入威胁其国家安全的实体清单,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国必须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建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要求,均是关系到我国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战略性举措。例如,虽然我国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1.71%提升至2019年的2.23%,但与美国、德国的2.8%左右、日本的3%左右比仍有差距。去年我国研发经费中用于“基础研究”的比重升至6%,为近年来最高水平,但韩国的比重达12%,日本、美国更高达17%。


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缺少“0到1”的重大突破,就无法有效解决“1到10”的升级和大规模先进技术的产业化广泛应用。“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是邓小平同志早年就确定的重大方针。通过多年努力,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总体上看,仍存在不少问题。


国经中心专家论点 | 张晓强:以全方位创新推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图5)

湖南常德柳叶湖船闸建设者,摄影潘文林

国经中心专家论点 | 张晓强:以全方位创新推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图6)

中车株洲所研制的深海机器人,可深入海底6000米作业,占据全球第二的市场

国经中心专家论点 | 张晓强:以全方位创新推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图7)

东南汽车多用途车(DX7车型)技改项目,摄影王世民


首先是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水平不高。2019年,我国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约1.4万亿元,投入强度为1.32%。但在列入统计的43个分行业中差异很大。“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比重达3.8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均为2.15%,而“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仅为1.45%和1.4%,有一大批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不到0.5%。


其次应看到,我国近年来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有较大幅度提升,但“含金量”不高。2019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86.2万件,每万人口为13.3件,提前完成了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12件。但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万人拥有量仅为4.2件,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从绝对数看,去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世界首位。但较有权威性的“高价值发明专利”“三方同族”专利申请数(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申请,欧洲专利局、美国专利局和日本专利局均保护的同一发明专利),2016年美国1.52万件、日本1.7万件、德国4583件,我国仅3766件。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虽然发明专利的绝对数很大,但“含金量”不高,这是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建议》指出“要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这正是针对我国存在的虽有许多科技成果,但在转移转化方面远远不够的短板所提出的针对性很强的要求。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为18%,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约40%的比例。


03

重要战略机遇期,

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国经中心专家论点 | 张晓强:以全方位创新推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图2)


《建议》对到203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我们要认真学习《建议》,并且在工作中切实贯彻落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十四五”时期落实好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和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等《建议》提出的重大举措。


例如,集成电路对于数字化转型升级极为重要,但属于技术、资金、人才三密集的行业,需要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上发挥决定性作用,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最近包括武汉弘芯半导体在内的6个百亿级芯片大项目出现了“烂尾”,引起各方关注。其中一个需吸取的经验教训就是在两者关系的科学把握上存在问题。再如,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科学家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指出,“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克服分散、低效、重复的弊端”


在近几年,很多地方、企业都深化了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从南到北,现在国内至少有30多个省市(其中有一部分是副省级城市或地级市)制定了自己的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每个省市自己联合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要全面掌握完整产业链,从制、储、运、加、销到燃料电池的所有核心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以免错过新增长极和“万亿盛宴”。这很可能造成我国分散、重复问题,并造成宝贵稀缺的相关科技及人才资源和资金浪费。


一定要按照《建议》提出的原则,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一定要根据《建议》确定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原则,通过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科技创新规划、数字经济发展等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加强指导,并在工作中切实贯彻落实。使创新的“核心地位”“战略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12月刊

内容预告  敬请关注


封面

国经中心专家论点 | 张晓强:以全方位创新推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图9)


目录

国经中心专家论点 | 张晓强:以全方位创新推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图10)
国经中心专家论点 | 张晓强:以全方位创新推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图11)


国经中心专家论点 | 张晓强:以全方位创新推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图2)


-本刊记者 | 吕晓峰 孔祥玮-

-美编 | 杨娜  审校 | 秘书处-



《国家发展研究》理事会


《国家发展研究》理事会成立于2020年5月,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国家发展研究》杂志发起成立,依托政府、行业、专家、项目、智库、媒体、数据等资源,通过学习、交流、考察、调研、培训、咨询、会商、论证等方式,为理事单位提供政策衔接、战略规划、品牌塑造、营销策划、项目申请、宣传推广等全方位服务。

 

《国家发展研究》理事会咨询报名电话:010- 68228186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