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信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子期刊 > 权威解读

争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标杆

时间:2020-11-09人气: 作者: 编辑部

本文为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梅接受《国家发展研究》杂志专访内容,授权发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性和风险显著增强。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其缓慢复苏的态势将贯穿于“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


基于此,党中央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1-201109195H2U6.jpg


这既是我国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重大战略之举,更是海南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标杆的重要政策遵循。

 

1-201109195I4295.jpg


构建

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意义重大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基本遵循加入国际大循环发展的战略取向,通过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国际市场。


新形势下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要求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激活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国际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适应全球经济深刻调整格局的主动安排。当前全球经济呈现深刻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物流、资金、服务和人员往来受限,全球产业分工和链供应链循环明显受阻,跨境投资和国际贸易大幅放缓,导致全球经济低迷和市场持续萎缩,由此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和不确定性。


这要求我们必须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积极深挖国内巨大需求潜力,以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手段,以国内大循环引领国际循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14亿多人口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面临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巨大投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比较优势和韧性所在,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活力。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特别是在创新发展方面,我国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仍面临诸多“卡脖子”的瓶颈难题。


实现国内大循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营造和培育一个相对稳定可控的产业发展环境,有效冲抵日益增长的国际风险,更好地促进我国产业链和价值链提质升级。


实现以开放促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改革开放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


这要求我国经济在立足国内大循环的过程中,努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特别是要高质量推进和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拓展国际外贸、外资、技术贸易等经济层面的合作空间,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深度分工调整和创新发展中构建中国的新角色和新优势。


在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内外联动,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彰显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担当。

 

双循环

格局下海南自贸港地位突出


海南自贸港建设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1-201109195K0233.jpg


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重在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


海南自贸港建设要积极适应和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发挥畅通国内国际循环的特殊功能和链接作用,打造海南新的“超级联络人”角色。


我国境外消费回流重要“承载地”。过去五年来我国出境旅客每年超过1亿人次,年消费额超两千亿美元。新冠肺炎疫情尽管阻滞了我国游客境外旅游的脚步,但阻挡不住国内中高收入群体追求高品质、多元化消费的需求。


着眼于“双循环”发展格局和国内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海南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各方面短板,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海南发展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国人不出国门就能在海南享受到国际化的消费产品和一流服务。


1-201109195P1U6.jpg


依托免税购物新政、旅游体验和环境的提升以及优良生态环境等叠加优势,海南自贸港有条件打造成为我国境外消费回流和国内居民消费释放的重要“承载地”,由此深度参与国内大循环。


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的“新通道”。多方面数据显示,未来十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将达数万亿美元,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投融资规模将持续扩大。把握未来趋势的变化,海南要找准和突出自身在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位置”,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和服务分工,力争将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跨境贸易、投融资的“新通道”。


  • 一方面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和周边地区的互利合作,发挥海南面向东南亚合作的独特区位优势;

  • 另一方面深化与香港澳门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合作,承接相关中高端产业梯次布局和人才转移。在中国与周边地区深度融合以及超级地理节点单元构建中抢占“一席之地”,由此有效嵌入区域大循环。


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新高地”。积极践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合作发展理念,对标新加坡、迪拜等国际一流自贸港,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对外开放步伐,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性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海南自贸港将在制度创新方面不断探索、先行先试,着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吸引国际投资、人才等资源要素集聚,有效发挥海南自贸港对外开放前沿高地的作用,促进国内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与西方发达国家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密切交融合作,深度融入国际大循环,为国家高水平开放探索新模式、新经验,为我国与世界深度合作畅通道路。

 

打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海南自贸港建设要体现中国特色,符合海南发展定位,要自觉把自贸港建设要放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总布局中来谋划,放在中央开放布局一盘棋中来部署,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对标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努力在政策和制度体系上实现重大突破,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标杆。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标杆。海南自贸港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


要着力发展教育、医疗健康、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卫星导航、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特别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免税购物、医疗康养、国际化教育、文化体育传媒等消费供给方面进一步发力,扩大市场准入,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积极承载海外旅游购物消费回流、医疗医美消费回流、国际教育消费回流,培育壮大数个千亿规模级的商品和服务消费市场,形成海南经济发展的坚实依托和强劲动力。


1-201109195Q0V1.jpg


  • 例如,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增加免税销售市场主体,鼓励市场竞争最大程度惠及免税购物消费群体;

  • 推进国内受众群体参保特药商业保险,鼓励寿险公司探索开发与医疗新技术、新器械融合商业健康保险,推动国内高净值人群和中产阶层到海南参保健康保险等;

  • 扩大教育市场准入,加快国际教育资源集聚,打响“留学海南”的国际化教育品牌,让国人不出国门就可享受到一流的国际教育服务。


海南要从战略高度统筹谋划,结合自贸港税制改革从前端到终端、从生产侧到消费侧的大方向,引导各级政府部门从主要抓投资向“一手抓投资、一手抓消费”双轮驱动转变,大幅提升和改善海南投资环境和消费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打造全面深化改革新标杆。以自贸港建设作为加快落实“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的重大牵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牢牢抓住要素市场化改革这个牛鼻子,大幅提升和增强海南市场主体的数量与整体实力,进一步释放和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潜力与活力。



一是在土地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着力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盘活海南存量土地资源,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着眼于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提升产业投资规模和比重;

二是加快城乡户籍改革力度,加快推进海南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圈建设,着力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提升本地居民就业比例和质量以及农业人口就业的内在动力;

三是进一步发挥金融资本要素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加快海南自贸港金融开放和改革力度,培育和完善能源、航运、大宗商品、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市场交易与结算业务,通过市场化手段推进生态保护,探索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海南市场化路径;

四是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放宽海南科技检索限制和科技人员出国政策,探索实施科研项目悬赏制度,加大对科研创新攻关的扶持力度和市场化机制培育,积极弥补海南在科技创新和人才环境方面的短板;

五是依托智慧海南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积极把握数字基础设施升维和“换道超车”的机遇,提升海南数据要素方面的开放和应用水平,积极推进和完善数字货币在海南的试点工作,推进海南自贸港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跨越式发展,着力发挥数字经济在海南经济发展全局中的后发带动作用。


打造制度创新新标杆。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制度集成创新,进一步提升海南自贸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


扩大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着眼于未来五到十年海南新增常住人口500万—1000万规模,前瞻性做好相关配套服务需求保障,进一步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


通过积极拓展岛内居民日用消费品免税购物渠道,不断提升海南本地居民的生活福利;


加大劳动力、股权、产权等领域的货币化改革,增加居民劳动收入和资产性收入水平,重点加大医疗、教育、公共卫生等民生基础领域投入水平,增强本地居民对自贸港建设认同感和获得感;


加强法治保障。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立法和实践,充分运用好特区立法权和地方立法权,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发挥和强化法治的规范、引领、服务和保障作用,推动建立自贸港民商事案件的处理与国际仲裁机构,积极建设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进法治工作专业化建设,为自贸港建设奠定良好法治基础;


重点推进重大风险防控体系和机制建设,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社会、党的建设等领域的重大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


来源:《国家发展研究》杂志,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