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信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子期刊 > 专家视点

2021年中国经济新航向

时间:2021-03-04人气: 作者: 编辑部

来源:《国家发展研究》1月刊杂志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刘伟先生接受《国家发展研究》杂志专访内容,经授权发布。


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一年,对外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美国大选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对内面临着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无比艰难的局面下,中国保持了战略定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时期开局之年,2020年12月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2021年我国经济工作,也指明了2021年中国经济新航向。



一、2021年中国经济形势预测


2020年,党中央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经过全国人民艰苦努力,实现了经济的深V反弹。截止2020年底,我国经济主要指标持续恢复,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为2021年打下坚实基础。预计2021年,随着中国经济平稳复苏,经济增速将再次达到8%以上,供给侧和需求侧都迎来较快增长,中国将通过更加全面的改革开放改善国内外经济环境。2021年是中国重返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中国将更加积极参与全球化,中美经贸关系也将随着拜登政府的上台而有所缓和。


(一)经济复苏超出预期,经济基础更加牢固。


2020年我国经济主要指标持续恢复,主要经济部门均已实现复工复产,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都有新突破,全面脱贫如期完成,经济复苏超出预期。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商务部公布最新数据,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其中,第二、三、四季度经济恢复情况均超出市场预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1329.4亿美元,同比增长3.3%,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首次超过千亿美元。2020年11月,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取得了在全国范围内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疫情期间推出的稳就业保民生举措成效明显,城镇新增就业达到预期水平。2020年的经济复苏,为我国2021年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全面小康成功在望,经济增速将超过8%。


2020年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低谷,预计2021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可如期完成,经济取得8%以上的高速增长应是大概率事件。根据IMF、世界银行、OECD分别给出的预测,2021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值为8.2%、6.9%、6.8%,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0 个、2.7个、1.6个百分点,表明全球对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21年《经济蓝皮书》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恢复情况比较乐观,中国市场供需将保持总体平稳。中国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完整,消费端也将迎来较大增长,投资、消费和出口均呈现良好态势,另据预测,2021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名义增长率将高达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率达到9%,以美元计出口总额名义增长率达到6%,均实现近年新高。综合考虑,国内被疫情压抑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将在2021年充分释放,而国际主要发达国家深受疫情影响更加依赖“中国制造”,可以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均能实现较大增长,经济增速再次超过8%。


(三)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共同推进全球复苏。


2016年至2020年,中国和全球经济均受到美国特朗普政府的严重影响。特朗普政府依照“美国优先”原则,对中国和美国盟友展开贸易战,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随着拜登正式当选美国总统,美国承诺将继续参与经济全球化,中美经贸关系也将迎来新阶段。尽管中美经贸关系依然难以恢复到2016年之前的状态,但是拜登政府的经贸政策更可预测和更为稳定。拜登在7月9日公布了包含对中国经贸政策在内的经济计划,并在8月发布的《2020 年民主党党纲》中系统阐述了其执政后将推行的经济政策。美国将支持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结束与盟国的贸易争端,改变与中国进行直接贸易战的做法。在坚持保护主义基调,维护所谓“公平贸易”的前提下推进全球化发展。拜登政府将取消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措施,实施高税收高支出的经济政策,通过控制疫情和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来改善美国经济。这一举措将在短期内有利于美国和全球经济复苏,稳定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四)对外开放进程加速,深度参与全球治理。


2021年是中国重返联合国50周年,中国将更加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经历过“去全球化”阵痛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均产生了继续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声音并付出行动。2020年末,中国和东亚、欧盟主要国家抓住了美国大选争端带来的短暂战略机遇期,先后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为中国2021年外部经济环境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拜登政府上台,美国和其盟友必将推动WTO改革和全球规则革新,中国将在2021年主动参与全球经济规则制定,适应全球经济新格局,通过更加开放的国内市场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此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会更加主动积极的承担全球治理职责,在重返联合国5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开展互惠互利的经贸往来,结成广泛的全球利益共同体,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独特贡献。


2021年中国经济新航向(图1)

1月17日,天津港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实现全面运营。该项目集成物联网、人工智能、5G技术、云计算等多种技术,实现了无人自动化集装箱场桥、无人驾驶电动集装箱卡车、无人智能解锁站和无人集装箱岸桥规模化成组应用。同日,在建的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一号泊位启动联调联试。(来源:新华社)

2021年中国经济新航向(图2)

1月6日,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甘霖-I”在甘肃省金昌金川机场首飞成功。据介绍,“甘霖-I”具备远距离气象探测能力、大气数据采集能力和增雨催化剂播撒能力,同时拥有防除冰能力,具备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业能力。(来源:新华社)



二、2021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尽管2021年中国经济可以实现稳定较快增长,但是依然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风险和挑战。从国内来看,疫情影响仍在持续,经济复苏结构不平衡,在经济总量增长有限的前提下,收入分配情况有恶化风险,特别是资本和劳动的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从全球来看,疫情尚未得到缓解,各国宽松货币政策仍将持续甚至扩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财政状况均不乐观,经济恶化引发的地缘政治冲突风险加剧。


(一)疫情影响仍在持续。


2021年疫情状况并未得到缓解。英国出现了更具传染性和致病性的变异病毒。而美国媒体预测,2021年1月将成为美国疫情暴发以来最致命月份。日本宣布暂停来自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人新入境的政策。中国2021年1月在国内感染人员中发现来自英国的变异病毒。由于疫苗效果仍待检验,冬季正是疫情高发期,国内外深受疫情影响,为经济复苏蒙上阴影。如果2021年全球疫情继续恶化,全球经济将被迫加剧“闭锁”情况,国际贸易持续下滑,全球产业链面临断裂风险,其中部分断裂产业链将永远无法恢复。中国进出口也将受到全球疫情影响,国内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对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要求更加迫切,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将经受重大考验。


(二)经济复苏尚不平衡。


从总量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在2020年末实现了复苏,投资、消费和出口均取得亮眼数据。但从结构来看,中国经济复苏尚不平衡,国内大循环仍在建立之中,地区发展差距依然存在,金融过快膨胀、脱离实体经济的风险依然存在。从三大产业复苏程度来看,中国第三产业的复苏相对滞后,尤其是密切接触型服务业深受疫情影响,线下餐饮业、旅游业、影视业和教育行业依然没有恢复。从区域结构来看,东部出口型地区恢复程度较快,甚至部分地区经济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而中西部地区由于产业水平较低、可替代性强,在国内经济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内卷化加剧,部分地方发展面临极大困难。金融业在疫情期间取得了超出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2020年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预计为当年GDP总量的3.4-3.5倍,高于2019年和2018年。金融业先于其他产业恢复到中高速增长阶段,在于本轮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仍是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等与金融业联系紧密的领域,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的风险依然存在。


(三)全球危机风险加大。


由于全球疫情持续恶化,各主要经济体均面临经济下跌风险进而导致政府税收大幅下降,而疫情防治带来巨大政府支出,从而导致全球政府债务高企。2019年上半年,全球债务相对于2010年增长了7.5万亿美元,总额超过250万亿美元。全年全球债务或创下逾255万亿美元的新纪录。全球70亿人口,人均负债3.25万美元。


在全球债务再创新高的背景下,各国政府依然不得不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进一步恶化财政状况。以美国为例,拜登政府上台之后,美国将大幅增加政府支出,未来十年将高达 7.9 万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教育、社会安全网和卫生保健等领域。财政赤字和量化宽松从来不是“免费午餐”,如此激进的经济刺激政策将为全球经济带来巨大风险。供给侧深受疫情影响难以即刻复苏,而需求侧由于经济刺激政策影响大幅提升消费需求,由此可能导致新一轮的全球性“滞涨”。加之各国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到极限,几乎没有腾挪空间,如出现全球化经济危机之后,恐怕很难有短期内扭转不利局面的能力。同时,全球经济恶化将带来持续不断的地缘政治风险,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全球经济,形成“经济恶化→地缘冲突→进一步经济恶化”的恶循环,引发深层次的全球危机。



三、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2021年中国经济机遇和挑战并存,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为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发展,需要注意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着重处理好三大关系。


(一)处理好国际量化宽松和国内刺激政策退出的关系。


预计2021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将继续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为此,要紧密关注国内外经济政策的互相影响,防止出现国内外经济政策协同共振引发的经济风险。中国疫情期间推出的一系列刺激政策需要有序退出。对于受益于国际投资的领域,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同步退出相关刺激政策,避免输入性通货膨胀。对于主要参与国内大循环的领域,缓慢退出刺激政策,通过国内大循环逐步传导资本,进而实现经济平衡发展。对于面临激烈国际竞争、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的部分经济领域,继续坚持经济支持不放松,保证产业稳定发展。


2021年中国经济新航向(图3)

12月23日,在菏泽市定陶区益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精选西红柿种苗。(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

2021年中国经济新航向(图4)

联合收割机在河北省泊头市西辛店乡大付村的麦田里卸载收获的小麦 (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

2021年中国经济新航向(图5)

2020年全年,海南省离岛免税店实际销售总额超320亿元。图为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的工作人员在整理免税品(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


(二)处理好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系。


2021年,中国经济同时面临来自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挑战。在财政总收入有限、货币政策维持稳健的前提下,中国要处理好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发展,在保持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如果供给侧发展过快而消费能力跟不上,付出巨大代价实现的经济复苏将再次面临“需求危机”。如果消费侧刺激过度,而供给能力跟不上,中国将面临通货膨胀风险,进而影响经济长远发展。


(三)处理好资本和劳动的关系。


由于全球经济恶化和疫情的影响,中国资本和劳动均出现发展困境。一方面,企业面临较大生存压力,甚至部分中小微企业破产倒闭;另一方面,劳动者面临着收入下降、停业甚至失业的危机。在经济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处理好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极为重要。在2020年出现多起劳资纠纷,甚至部分资本充足、员工福利稳定的龙头企业都出现了辞退风波和“过劳死”情况。这一局面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全球经济增长不足的必然结果。在增量“蛋糕”有限的情况下,资本和劳动过去共同增长、共享收益的方式已经无法持续,资本纷纷采取将经济压力转嫁给劳动者的方法,通过增加劳动时长、降低人工成本等方式渡过难关。为此,要高度关注资本和劳动的平衡,在鼓励企业发展的同时,守好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底线。



四、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建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路径,也提出了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为更好地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继续保持战略定力,稳住经济基本面,先图稳固再图发展。


2021年全球经济喜忧参半,忧大于喜。中国经济能够率先走出困境实现正增长,说明中国的宏观政策是正确的。中国应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控疫情、稳经济、保增长、保就业,继续维持经济平稳增长,坚持就业优先,在保持疫情可控的前提下继续恢复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稳定农业生产,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制造业稳定回暖。支持服务业复苏,为受到疫情影响的低端服务业就业人口提供经济援助和社会保障。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将控制疫情、防范经济危机、不出现大规模失业放在首位。


(二)做好宏观经济谋划,抓住战略机遇期,关键领域要有突破。


2021年中国依然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全球局势更加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中国发挥作用。2020年末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达成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在2021年将由文件变为实践,美国拜登政府在控制疫情、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和全球卫生等领域也希望与中国展开更多合作,广大发展中国家希望与中国更紧密的经贸往来缓解疫情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CPTPP主要成员都有与中国合作的诉求。因此,中国应立足长远,抓住全球经济渴望复苏的战略机遇期,在国际规则制定、国际经贸合作、关键技术引进等领域取得突破,为“十四五”规划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良好基础。


(三)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发展制度基础。


中国经济发展稳不稳最终取决于中国的“内功”强不强。中国应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农村改革,在全面脱贫的基础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努力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形成;持续推进对外开放,构筑广泛的全球利益共同体。


(四)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培育经济新动能,提供发展长期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2021年第一个重点任务,充分体现了科技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2021年中国应通过政府、军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合力,发挥政府和军队在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下的科技引领作用,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孵化器作用,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培育新动能。


-本刊记者 | 吕晓峰 孔祥玮-

-版 | 门春苗  审校 | 秘书处-



标签: